随着春运“年末大迁徙”的到来,人员流动和聚集现象明显增加。而此时也是呼吸道疾病的易发季,1月,需重点防范4种传染病。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一)专家提醒 全球疫情仍在加剧蔓延,新增病例数持续处于高位,英国出现传播力增强的变异病毒,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要高度关注境外入境人员可能带来的风险,还要警惕进口冷冻货物及国际货物带来的感染风险。 近期国内多地出现本土疫情,零星散发病例依然存在,应关注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返)粤人员可能带来的疫情输入和扩散风险。 (二)防病指引 当前疫情输入和传播风险依然很大,全省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随着春运的到来,人员流动和聚集现象明显增加,将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建议广大市民应尽量遵循以下原则做好防护措施: 1.减少人员流动 建议尽量减少安排外出行程,有条件的市民,尽可能错峰出行,尽量避开春节假期前后高峰期;建议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假期避免外出;尽量避免出境及前往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如确需前往,到达目的地后应严格做好自我防护措施,返粤后应及时主动向单位、属地社区报告,并配合当地落实相关防控措施,接受社区健康管理。 2.减少人员聚集 尽量减少串门、聚餐等聚集性活动,控制聚餐人数规模(最好10人以下),少去人员密集场所。 3.减少旅途风险 乘坐飞机、火车、长途大巴、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时要遵守秩序、有序排队,全程佩戴口罩,非必要不要摘口罩;做好手消毒,尽量减少在交通工具上的用餐次数,妥善保存票据以备查询,如有固定座位则应避免更换座位;做好旅途中的健康监测,出行期间如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到就近的、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 4.加强个人防护 到人群密集场所、通风不良场所、医疗机构三类场所要佩戴口罩;做到勤洗手、常通风、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臂肘遮掩口鼻;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要自觉佩戴口罩、及时就医。 5.加强健康监测 日常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应首先做好自我隔离,戴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到就近的、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发热需前往发热门诊),就诊时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6.注意食品安全 到正规的超市或市场选购食材,购买进口冷冻食品时应选择有检验检疫等证明的食材,煮熟煮透后方可食用。 二、诺如病毒感染 (一)专家提醒 2021年1月诺如病毒感染暴发会继续保持高发状态。1月中下旬开始学校放寒假,学校疫情将会趋缓,但春节假期临近,工厂、企业等集体单位聚餐行为的增多将会增加疫情传播和扩散的风险。 (二)防病指引 1.学校等集体单位预防措施 病例管理:一旦出现呕吐、腹泻症状的病人,要立即就医并隔离,尤其要注意规范处理患者的呕吐物; 学生健康管理:做好学生个人健康管理、晨检、因病缺勤登记、开窗通风和环境消毒工作; 厨工健康管理:加强对厨工的健康管理,制作食物和配餐过程中要佩戴口罩和做好手卫生,有消化道症状要暂时调离岗位; 饮用水管理:做好饮用水的管理,水要煮沸后方可饮用。 2.家庭及个人预防措施 洗净双手:吃/做饭前以及如厕后务必洗净双手。 煮熟煮透:食物必须煮熟煮透,特别是生蚝之类的海产品。 不喝生水:饮用水要煮沸后方可饮用。 生熟分开: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三、流感 (一)专家提醒 根据既往流感监测数据,流感存在冬春季流行高峰,2021年1月需继续关注流感活动水平变化。 学校、托幼机构、医院、监狱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流感暴发疫情防控工作。 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等高风险人群应及早接种流感疫苗,注意做好个人健康防护。 (二)防病指引 打疫苗: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孕妇及医务人员等高风险人群,应接种流感疫苗以预防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季节性流感及其严重并发症。 勤洗手:用肥皂/洗手液及流动水洗手。 戴口罩:前往人多的公共场所或就医过程中需佩戴口罩。 常通风:定期开窗通风,通风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自我隔离: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可达39-40℃;可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常有咽痛、咳嗽等)应注意自我隔离,不要带病上班或上学。 四、人禽流感等其他动物源性流感 (一)专家提醒 冬春季人感染禽流感疫情季节来临,存在人禽流感病例散发的风险。污染的活禽市场及感染病毒的禽只是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主要来源。 (二)防病指引 要洗手:尤其是接触禽鸟后及饭前便后。 要煮熟:禽肉和蛋要煮熟后再吃。 要就医: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要及早就近就医。有接触过禽鸟要记得告诉医生。 不要食用病、死禽肉。 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禽鸟类产品,也不要光顾活禽售卖流动摊档。 不要在活禽档口食宿。
|